交变湿热试验旨在评估装备在耐湿热大气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主要应用于以下三类情况:
1、可能在湿热环境中贮存或使用的装备;
2、可能在产生高湿度的环境中贮存或使用的装备;
3、激发装备可能与湿热相关的潜在问题。
交变湿热试验可能引发装备
哪些故障或问题
1、金属氧化/电化学腐蚀;
2、加速化学反应;
3、有机和无机表面覆盖层的化学或电化学破坏;
4、表面水气和外来附着物相互作用产生腐蚀层;
5、摩擦系数的改变导致粘结或粘附;
6、材料性质的变;
7、电气短路;
8、光学表面模糊或热传导特性变化。
交变湿热试验程序的步骤如下
a) 在完成初始检测流程后,将试验箱内的温度设定为23℃±2℃,相对湿度调整为50%±5%,并维持此状态24小时。
b) 随后,调整试验箱内的环境条件至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5%。
c) 依据图1所展示的试验参数,对试件进行暴露处理。试验周期数根据4.3.2条款确定(常规为10个周期,每个周期时长为24小时)。推荐在第5个或第10个周期结束时(如图1所示的时间节点),对试件实施性能检测。检测所需时间应尽可能缩短,以满足验证试件性能的基本要求。性能检测亦可遵循相关文件执行,并详细记录检测结果。若试件在检测中出现故障,则立即中断温湿度循环,进入步骤d)。若试件运行正常,则继续试验。若试件性能检测需开启试验箱门或取出试件,且检测无法在30分钟内完成,为避免试件非真实干燥,应先将试件在30℃、95%相对湿度的条件下保持1小时,再继续检测直至完成。若检测在试验箱内实施且时间超过图1所示的4小时,则暂停后续循环,直至检测完毕后再按图1继续后续循环。
d) 完成检测后,调整试验箱内的温湿度至标准大气条件,再次进行性能检测,以便与试验前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e) 对试件进行全面视觉检查,详细记录试件在湿度暴露过程中产生的任何变化。
试验持续时间
交变湿热试验遵循一个24小时的循环周期,至少需进行10个这样的循环周期,通常而言,10个周期已足够揭示湿热环境对多数装备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为了确保湿热试验结果能更准确地体现装备在湿热环境下的耐受能力,可参照相关文件的规定,适当延长试验的持续时间。
该试验标准设定为至少240小时的循环测试,不接收少于240小时的程序,同时,根据实际需求,试验时间可进一步延长。
温湿度量值
虽然温度为60℃相对湿度为95%RH的综合在自然环境中不太会出现,但是该温度和相对湿度量值的综合能发现装备存在潜在问题的部位。
试验过程中何时进行功能检查
若装备在交变湿热环境中工作,应在每5个循环至少进行一次性能检测。
试验说明
交变湿热试验旨在模拟湿热环境对装备的主要影响,而非精确复刻自然界中随时间变化的温湿度历程或太阳辐射后的湿热效应。此试验有助于揭示装备在长期湿热环境下的潜在故障。
若湿热试验可能干扰同一受试装备后续的其他测试,则建议在这些测试之后进行湿热试验。同样地,考虑到潜在的非代表性综合环境影响,通常不建议在已经历过盐雾试验、砂尘试验或霉菌试验的同一受试装备上再进行湿热试验。
检测结果的评价
1、受试样机的外观结构是否发生改变;
2、受试样机的功能性能是否发生降低。
上一篇:阿根廷出台全新产品能效框架法规
下一篇:国家认监委关于明确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强制性产品认证依据标准换版有关工作要求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乙酸乙烯酯被列入加州第65号提案致癌物质清单
- 韩国K-REACH监管体系2.0版技术革新要点解读
- 澳新家用洗衣机性能认证体系面临重构
- 2025年6月15日起,越南强制施行电动汽车充电桩国家技术法规
- 新规解读丨8月1日实施,不符合RED指令网络信息安全EN 18031标准的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 欧盟RoHS报告适用于哪些产品
- 马来西亚拟限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 户外防腐电工产品的防护等级
- 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正积极推进《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
- 标准解读《GB/T4698.26-2024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分析方法第26部分钽和钨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原子发射光谱法》